《四川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解讀
1.為什么要制定《四川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考試招生制度不斷改進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考試招生體系,為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對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國民素質、促進社會縱向流動、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一制度總體上符合國情,權威性、公平性得到了社會普遍認可,但也存在一些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主要是現行考試招生制度在評價標準、選拔方式等方面還不夠科學,唯分數論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校現象較為突出,加分造假、違規招生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來解決。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國務院在《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中對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又對推進我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省政府領導多次召集專題會議,對起草研制我省《實施方案》提出了時間表、任務書。在這一背景下,我省根據國家頂層設計,結合四川實際,圍繞“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在“考什么”、“怎么考”、“如何錄”上入手,制定了《四川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應當說,這次改革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復雜的改革,也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深入、最觸及本質的一次改革。
2.《實施方案》是怎么形成的?
我省《實施方案》的研制過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深入調查研究,認真開展論證。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結合上海和浙江試點方案的基礎上,教育廳先后組成6個調研組分赴市州、縣(市、區),開展專題調研,廣泛聽取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招生和教研機構、不同類型高校有關負責同志以及部分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校長和學科教師的意見建議,對相關重大理論和實踐操作問題,開展了全面論證。二是匯聚各方力量,整體系統設計。組織了包括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教研機構、高校及高中學校等在內的專家、校長、教師、研究人員,對《實施方案》進行了反復研究修改。三是廣泛征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實施方案》初稿形成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征求了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的意見,發放并回收調查問卷2.6萬份,吸納了合理化建議和意見。后又征求了政府和省級有關職能部門的意見,邀請部分全國和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討論,提交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省政協教育委員會和省決策咨詢委員會教育文化組、省教育廳咨詢專家團進行了專門審議。同時,報請教育部有關司局對我省《實施方案》進行了審核。在此基礎上,經反復論證修改,數易其稿,并報教育部同意備案,形成了目前的《實施方案》。
3. 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有利于科學選拔各類人才、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簡稱“三個有利于”)。
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著力完善規則,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堅持把促進科學選才作為改革的重要任務,積極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簡稱“三個堅持”)。
4.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按照教育部的統一部署,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循序漸進,分步實施,2018年全面推進,到2021年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5.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路是什么?
根據國家的頂層設計和我省的實際情況,我省對全面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具體部署,主要思路是:
(1)突出改革的導向性。強調考試招生改革對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把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放在首位,各項改革舉措都緊緊圍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力求在扭轉應試教育局面、克服“一考定終身”、“打破唯分數論”、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長成才路徑、發展希望和公平機會。
(2)注重改革的系統性。一是重視考試、評價、錄取等各個環節改革之間的相關性,強調考試制度、招生制度改革的整體設計和協調配合。二是重視學生成長成才發展的連續性,將高考招生與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結合起來,構建“點”與“線”評價機制。三是突出各級各類教育的關聯性,打通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各類教育有效銜接的通道。這些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有力促進各項改革的良性互動和整體推進。
(3)堅持改革的公平性。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的基礎上,著力于解決義務教育擇校問題,著力于建立保障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優質教育機會均等的新機制,著力于縮小區域、城鄉、群體之間入學機會差距。
6.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什么要分兩步走?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政策性強,社會關注度高。鑒于先行一步的上海、浙江仍在試點探索之中,考試招生改革的措施、效果需要時間來檢驗,“畢其功于一役”既不現實,也不科學。因此,在保持總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按照“先專項改革、探索試點,再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的原則,我省提出了《實施方案》規定的各項改革“分兩步走”的工作思路和時間節點。
第一步(2016年至2017年):逐年擴大高職單招等現有分類考試形式的招生規模,逐步擴大“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的試點專業。2016年,我省普通高考語文、文科綜合(政治、歷史、地理),以及外語科小語種(含聽力)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并恢復外語聽力考試,聽力考試使用全國統一命制的試題;2017年至2020年,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逐步推進招生錄取機制改革。
第二步(2018年至2021年):從2018秋季新入學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全省統一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高考綜合改革,2021年按高考綜合改革方案進行錄取,初步形成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模式。2021年起,高職院校入學考試時間調整到每年春季進行,全面推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分兩步走”,既可按計劃有序推進,又可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完善辦法。因此,《實施方案》對2018年前的專項改革盡量細化,暫不能細化的,將通過配套文件解決;2018年及以后的改革提出總體方向,待上海、浙江試點取得經驗后,再適時推出我省具體的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