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早晨7點50分,筠連縣2016年普通高中教學研討會地理組的研討活動在筠連縣中學高一年級會議室準時開始。地理組本次活動共有三種形式,即示范課、公開課和專題講座。
活動首先由宜賓市地理骨干教師廖強上示范課《熱力環流》,這是一堂新課學習。這堂課廖強老師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用視頻、圖片和生活中的例子生動形象的向學生講解了大氣的受熱過程、熱力環流的發生過程。整堂課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學生反應熱烈、參與積極。
第二堂課由宜賓市地理骨干教師周宏上復習課示范課《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課堂也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周宏老師首先通過預習檢測的方式處理了地形山脈河流等基礎知識,重點通過比較法講解了齊齊哈爾、石家莊和延安三地氣候的異同,以及通過分析長白山和三江平原形成濕潤地區的成因的異同,強化訓練了學生怎樣運用信息、知識原理去分析問題和解析問題的能力,并糾正學生常見的易犯錯的地方。很好的貫徹了以高考為綱開展教學的思路。
接下來分別由來自筠連縣中學的田定友老師和來自筠連縣二中的潘云龍老師上了兩堂公開課,田定友老師的課題是《地球的圈層結構》,潘云龍老師的課題是《熱力環流》。兩位老師也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兩位老師基本功扎實,舉例準確,語言生動,引導學生方式多樣。學生參與積極,反應熱烈。評委老師也打出來高分。
上午的最后一堂活動是林彬老師做的專題講座《地理空間地位》,林彬老師通過高考題實例講了地理空間定位在學生學習中和高考中的重要性,并著重介紹了教學中常用到的空間定位方法。
下午2點30分,活動繼續。胡世沖老師做了《高中地理學法與反思》的專題講座,胡老師提出了很多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面臨的困惑,也給出了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然后是平夕祥老師做的《新高考高中地理教材整合探討》的專題講座,平老師結合新高考改革模式的改變,提出了高中現行教材體系下重新整合教學的思路與模式。最后是高泉老師做的《自然地理復習》專題講座,高泉老師從近幾年高考試題中自然地理的比重、自然地理復習方法等方面做了講解。
最后,老師們進行了總結交流,一直表示,這次教研活動形式多樣,參與度高,收獲頗多。也希望這樣的交流活動能夠多搞,雖然我們不能廣泛的參與“走出去請進來”的各種教研活動,但是,我們在相互交流中也能取長補短,共同促進。當然,我們更希望學校和縣教育局能夠加大教育教學研究的投入,讓我們廣大一線教師能夠參與到更高一級的教研活動中去,在提高自身的同時能夠為筠連縣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撰稿人: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