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堂化學公開課及對新課程的反思
2014年10月17日,高一年級李強老師在高一年級16班上了一堂《物質的分類》的化學公開課。李強老師課堂教學基本功扎實,課堂脈絡清晰,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李強老師分別就設計思路和課后反思做了交流發言,每位聽課老師都進行了交互式研討評課,并給出了好的建議。
化學新課程中組織實施化學科學探究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探究活動要體現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原則。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老師要當好導演,當好啟發者和引導者,引導每個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給每個學生探究和學習的機會,鼓勵每個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其親身體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享受探究的樂趣,享受學習的樂趣。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共同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和探究搭建平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討論中所提出的疑問,以及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多向思維和創新思維。教師要善于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做到“授人魚”,還要“授人以漁。
通過這次公開課活動,大家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使新課程化學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同時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深遠的意義。
撰稿:陸森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