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校在上級扶貧幫困助學精神的指引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扶貧助學活動,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我校扶貧助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認識到位
(一)開展扶貧助學工作,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建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體現。我校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扶貧助學工作的重要意義,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切實將此項工作深入推進,確保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二)扶貧助學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為困難學生和家庭辦好事、辦實事為出發點,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于扶貧助學工作的精神,落實責任,完善措施,強化管理,建立了以政府為主體,學校為主導、社會參與的扶貧助學機制,使扶貧助學工作長期化、制度化。
二、健全組織,完善機制
(一)加強對扶貧助學工作的領導。學校調整了扶貧助學工作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擔任副組長,設立扶貧助學辦公室。由政教處具體處理和落實扶貧助學的事宜,關注貧困學生的健康成長。各班主任以及廣大老師積極響應學校“為貧困學生獻愛心”號召,各年級做好貧困生建檔工作,明確助學思路,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
(二)鋪設“入學助學通道”。我校作為鄉鎮生源高比例學校,在學生進校之日起,學校就對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通過摸底和家訪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由于家庭貧困及其他的相關原因,造成了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存在許多經濟困難。學校對貧困家庭的新生,一律實行先入學后核實并及時采取助學措施的制度,不因學生交不起書雜費而拒絕學生入學。根據貧困學生家庭或減或免學習費用。
(三)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校長負責全盤,政教處主任具體處理和落實扶貧助學的具體實施和資助對象的跟蹤管理;教務處負責對學生的學籍資格審查;年級、班主任共同負責困難家庭的認定,財務室負責做好扶貧助學資金的組織、管理、發放和審計工作。
三、強化管理,建立制度
(一)建立扶貧助學基本工作制度。完善了管理機構以及助學實施管理制度。
建立困難家庭學生信息檔案。政教處建立困難家庭學生信息數據庫,做好扶貧助學對象的資料歸檔工作。通過健全檔案制度,實施科學有效的動態管理,及時、全面地掌握貧困學生的狀況,進一步提高扶貧助學工作的實效。
(三)建立扶貧助學公示制度。扶貧助學對象、條件、標準,申辦時間、地點、程序,以及資金財物發放辦法等具體事項,向學生、家長、社會公布。對申報助學對象及時審核并進行公示,確保扶貧助學公平、公正、公開。
(四)學校扶貧助學工作小組加強對扶貧助學資金的監管。
四、拓展途徑,合力扶貧。
五、利用升旗儀式、助學發放儀式、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做好廣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自立、自強、自尊、自愛,感恩他人、回報社會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