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的盛開標志不了春天,但當這位畫家給萬物都畫上一件新裝時,春天就來到了。
走在兩旁盛開著玉蘭花的道路中,你是否能聽見花開的聲音?那種聲音細微到幾乎聽不見,但又確確實實存在——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在嚷。
冬天是無聲的寂靜,夏天是聒噪的蟬鳴,而春夾在兩者之間,是一曲輕柔的搖籃曲:花開的低語和小蟲的竊竊細語共同譜成了這首美妙的歌。老師們都知道,一到春天打瞌睡的人總會增多,但這真不能怪他們,誰讓筠中的春天是一支輕柔的搖籃曲呢?
最悅耳的還是下點雨啊,雨是一位高明的鋼琴家,他知道如何才能奏出最悅耳的音樂,于是所有的東西都成了黑白的琴鍵,一雙看不見的手在琴鍵上敲擊,奏出春的奏鳴曲,春天的小雨是《歡樂頌》,但如果雨下大了,《歡樂頌》也就成了《命運》,激昂的樂章激發著人們的斗志。在筠中,人們是不會向命運低頭的,只會沖著壯麗的樂章大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春天是一位畫家,但是是一位印象派畫家,從來不喜歡精細的刻畫,大規模的色彩才是它的樂趣所在。紅,就要紅成一片;綠,就要綠得滿地。春天的任何一個裝飾品,只要被單獨取出,都不會覺得美好,但這位畫家在繪畫時肯定沒想太多,端起一盆最鮮艷的顏料就往紙上潑。于是,紅花紅得像紅寶石一般,青色的小草兒綠得直逼你的眼,就連灰褐色的樹皮也是褐色中最鮮亮的一種。
這位畫家的畫布可不只是水中和地面,如果你在夜晚抬起頭,你就會發現天空也是他的作品,明與暗交織在一起,在空中流動,一邊看,一邊也就理解了《星空》中變化的星辰。
冬天是一個獵人,好不容易才將動物們抓住,關進籠子,但調皮的春天又打開了籠門。你稍稍往草叢里一看,一群在那里棲息的飛蟲一哄而散,潮蟲連忙鉆入泥土躲起來,稍微膽大些的蠼螋怒視著你,舉起了夾子。如果你要在臺階上休息,可得注意一下周圍有沒有別的東西,說不定哪個縫隙就是山蟻的巢穴,要是坐在它們旁邊,激怒了它們,這些山賊的大顎可不是鬧著玩的。當然太深的草叢最好也不要去,因為據說到三月三,草叢里就會有蛇。
筠中之春,是歡快的交響曲,是流動的畫卷,是生命的詩篇,更是同學們夢想的起點!
筠中之春,美哉!美哉,筠中之春!
高一27班 鐘一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