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貧困縣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素質和心理輔導能力,推動專業能力建設,提升貧困縣班主任服務留守、貧困學生心理關愛能力,助推宜賓市文明城市建設,2018年11月23—24日宜賓市教育系統教育扶貧“雙益工程”心理健康教育研修培訓班在興文啟動。
11月23日下午,啟動儀式后,來自高縣、筠連、珙縣、興文和屏山的50名在崗班主任共同觀摩學習了兩堂精彩的心理健康課。課后,專家代表劉維鴻教授從課堂的選材、教學方式等方面點評了這兩節課。她對這兩節課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時也希望老師們的課堂要像兩位老師的課一樣,源于學生需要,要焦點短距離解決問題,要用談心式的教學方式,做到“心中有書,目中有人,心中有人”。
接下來市教科所教育發展改革研究副主任徐衛作了《班主任工作中的心藝術》的講座。他結合個案讓我們多思考“我和他是什么關系?”,班主任應該是“帶著一群孩子在陽光下行走”,要與學生有“心與心的交流”,要“敬畏教育”,“不要相信眼見為實”。他還通過視頻讓老師反思日常生活中與學生的溝通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徐老師的講座,讓大家充分認識到了教育中“心藝術”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會將這門藝術運用于今后的工作之中。
11月24日,在經過前一天的學習,小組成員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專家團隊帶領所有學員體驗了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簡稱SFBT)。首先熱身活動——“諾亞方舟”,要求每個小組的所有成員一起站在一張報紙上,逐漸短少報紙的面積,從之前的一張完整的報紙到報紙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所有成員積極參與,認真出主意。第二個活動“小組展示”,每個小組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確定好小組的組名、口號、組歌、動作,并且大方、整齊的上臺展示自己的風采,再一次讓我們知道了“人心齊,泰山移”這句話的內涵。
基于此,何奎連教授很自然的引入了SFBT的基本元素和技術——傾聽和回應,讓香山中學的老師接受其他五組的贊美,總共進行兩輪,且不能重復,并且選出最貼心的贊美,給出理由。同時也讓香山中學的老師進行自我贊美,每個人三句話,不能重復,無論是他們說的“和而不同”,還是“家國情懷”,都讓我們所有學員學會了如何贊美別人,贊美到別人的心坎里去。
在傾聽與回應——不適宜的方式中,通過小組的交流,很多學員都發現了自己在日常交流中存在的不恰當的封閉式的問法。我們需要用開放式的問題與人交流,要學會換位思考,要有眼神交流、要認真傾聽,做一個好的聽眾。“走冰山”,告訴我們別人想講的是什么,期待是什么,看中的是什么,信念系統是什么,可以走的一小步是什么,讓我們掌握了一門新的與人溝通的技巧。
兩天的學習時光結束了,學員們都十分不舍,大家都感覺這次的學習和以往的有很大不同,更關注實用性,都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同時也讓大家有了“心”的啟迪和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