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讓我們記住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時光
連續三日的陰天,今日突然放晴。清晨七點半,陽光灑落在草地上,鳥兒們歡快地歌唱,哪怕這陽光還沒落到室內,我就仿佛已經感受到這溫暖讓鳥兒多么快樂,一切都很美好。我站在陽臺,置身于溫暖陽光中,看著這亮堂的大學校園,思緒不禁飄遠......
初進大學,在一片“校區好小”的抱怨聲中,我卻覺得異常踏實,因為這是放大版筠連中學的即視感。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熟悉,不會太大而顯得空曠寂寞,幾棟教學樓圍繞著中間的操場,綠油油的人工草坪,紅色的彎彎的幾根跑道,食堂、教師公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與其說我來到了陌生的大學,不如說我來到了另一個筠連中學,同樣美麗的環境,所以我不害怕。
母校教我成長,不僅是學習,還有人生。筠連中學一貫秉承嚴謹治學的態度,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也注重對教學工作的管理。母校賜予我的知識和力量促使我在大學里也保持高中的奮斗模式,大一學年有幸成為年級第一名,獲得一等獎學金;大二學年繼續保持年級第一名,獲得校級三好學生稱號、一等獎學金。與其說我在陌生的環境讀大學,倒不如說我在另一個筠中,熟悉的優良學風,所以我不懈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我的美麗母校,春天,綠色正濃,春意盎然,讓人不禁想起“綠肥紅瘦”,此時美麗的紫玉蘭也該綻放了吧?再過一段時間,就能看見“杜鵑一枝春帶雨”的場景,整個校園紅綠相映。等到了秋天,同學們和老師走在金黃的玉蘭大道上,暢快地交談。冬天,籃球場邊的三角梅怒放,盤繞在柵欄上,成了獨特的“紅墻”。
12歲——17歲,我在筠中度過了六年最奮斗最美好的少年時光,遇見了許許多多的人,得到了許許多多的感動。因為夢想,我和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相聚筠中;因為夢想,我們從這里起飛。六年,其實很短;六年,我已然長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兩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埋頭苦讀、拼搏奮進的時光在這里定格,理想和信念在這里交融,夢想與情感在這里匯合。筠中有家的味道,在這里,我才漸漸了解什么是團結,什么是溫暖,什么是成長。
我忘不了課堂上老師們精彩耐心的講解;忘不了課間休息時全班的歡聲笑語;忘不了比賽中同學們的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忘不了操場上同學們奔跑的身影和籃球場上的英姿......教學樓里傳出的瑯瑯讀書聲,是每一天新的開始,是鋼琴里流出的和諧的樂章。微風傳來陣陣甜美的笑聲,那是埋頭苦讀時的插曲,更是歡樂愉悅的見證。當同學們迎著朝霞,大步走在校園美麗道路的時候,那是何等的生機!當同學們踏著夕陽互相挽著,談笑風生的時候,那又是何種的愜意!
就是在筠中,我遇見了負責的許景強班主任,即使生病也堅持上課,盡管不善言辭,卻無數次在辦公室找我談話,關心我的學習、鼓勵我的數學;就是在筠中,我遇見了幽默的郝家興老師,得到了人生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政治滿分,還記得他在課堂上努力、幽默地糾正同學調皮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錯誤觀點;就是在筠中,我遇見了更像大學老師的瞿品會老師,她注重自主學習,每一次我都期待她對于我讀書筆記的評語;就是在筠中,我遇見了陽光的付林老師,說話自帶節奏感,給人滿滿的動力,也總是鼓勵我,還在留言本上寫”祝劉菲金榜題名,中考全縣第一!”雖然辜負了付林老師的期望,但我由衷地感謝;就是在筠中,我遇見了活潑的吳雪琴老師,作為一名妥妥的理科學霸,大家都喜歡在生物課后問她數學問題。而生物、數學不好的我,與她的接觸并不多,但在時隔4年后,和她的聊天中我才發現,她有我的照片并記得我,“我認得你,你就是照片上穿裙子的小姑娘!”讓我充滿了感動,這就是我的老師啊,盡管那么多班級,卻仍然認真地記得我的樣子;就是在筠中,我遇見了優雅的賈曉芹老師,說話溫柔,有氣質,總是走在時尚前沿。平日里關心我的英語學習,現在應該過上了好幾年的精致退休生活吧;就是在筠中,我遇見了......
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認真的施勇班主任,不厭其煩地為大家講解數學,給數學不好的我制定特殊訓練。有點害羞內斂,在同學們的眼中是個“帶得出去,帶得回來”的居家好男人。讀不清“四”和”十”,呆萌呆萌的;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溫柔的朱曉嵐老師,她像一個姐姐一樣,和我交流經驗、討論政治題目。今年寒假在街上遇見了她,和記憶中的她還是一樣;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親切的孫敏老師,像個少女,為自己的堅持活著,不畏世俗,調侃自己“敏,不好學”;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可愛的張瓊老師,青春的娃娃臉,滿滿的少女心,喜歡與她交流;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知識淵博的黃培勇老師,人稱黃二哥,具有一張欺騙性的臉,嚴肅的外表下藏著活潑搞笑的性格,上課生動有趣,時不時冒一句金句讓大家開懷大笑;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男神”廖強老師,在我“不要看地理成績,您會挺不住”的多次勸說下,他堅持地說:“放心,我挺得住!”像個孩子一樣,地理課給我們介紹新奇的知識,不過準備的視頻總是播放不起,讓大家“心生怨念”;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嚴謹的黃娜妮老師,看起來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小姐姐,據說是軍嫂,總是一身背帶褲或者運動休閑裝,活力四射。英語超級好,上課非常有計劃和安排;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無數不知道名字,卻在百忙之中熱心指導我填報志愿的老師們;也是在筠中,我遇見了......
我深深地懷念母校,懷念這里的人、這里的景,懷念我的高中時光,懷念我那時無憂無慮只管考試的青春。我在大學這個小型社會經歷人情冷暖之后,我才意識到當年母校賜予我的“德育之星”稱號的珍貴。因為記得,所以懷念;因為懷念,所以感恩。我向著朝陽,合十雙手,閉上眼睛,踮起腳尖,讓光和熱燃燒我內心的這份感動。
給我光榮,伴我成長,謝謝您,我的大筠中!謝謝您,我的老師!謝謝您,我的同學!謝謝,所有的一切!
二、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從前讀這句詩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是矯情,直到2018年2月母校回訪活動,我才明白。
當我發現無法像以前一樣自由進出校門的時候,我深深的意識到,我現在已經不是筠連中學的一份子了,有種說不清楚的情緒在心底蔓延,酸酸的,澀澀的。進入校園,我明顯感覺到了母校的巨大變化,進門多了2棟建筑物,有了初中部第五教學樓,增加了樂業樓和即將修建的第六教學樓,建設了專門的圖書館、會議室。操場墻邊有一棟正在修建的商場,對面臺階旁多了幾臺高端的接水設備,人工草坪上有許多體育生在進行訓練。教學樓內每個辦公室外張貼了教師情況及去向,方便同學們及時找到相關老師。我低頭一笑,原來,在我長大的時候,母校也在成長,變得更加完善、美麗,真好呀!
可是,我為什么又有種物是人非的悲慨?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我難道不該為母校的變化而高興嗎?偌大的校園,人頭攢動的會議室,卻沒有一個我認識的人。倍感陌生,覺得一切都變了,有點格格不入。時隔2年,我已分不清哪棟是樹德樓、勵志樓、篤學樓、敏行樓,真是令人傷感。這份情,就像那金爐里看不見的“心”字篆香,被火一點一點地燒蝕,肝腸寸斷的疼。
氣氛太悶,我中途離開會場,在會議室外看了看,四周真是陌生啊。突然我看到墻上帖著一張表,上面印著陳章老師、周興喜老師、劉紅老師等名字,我心神不由為之一振,這是曾教過我的老師們呀!還有詹成容老師、曾麗存老師、毛雪梅老師、湯正華老師、王麗老師、張允老師......看到熟悉的名字,在熟悉的地方往事記憶撲面而來,我開始欣喜,筠中似乎又成了我熟悉的筠中。此外,負責本次母校回訪活動的方曉娟老師、趙莉老師、舒通老師等都非常親切,活動結束后不嫌麻煩地為我們準備母校回訪證明材料,并進行師生聚餐,老師們關心我們一行人的大學生活,我們共同回憶曾經的高中學習時光。原來,老師也還是熟悉親切的老師。
2018年2月15日,筠連中學官網對母校回訪活動進行了報道,《復旦、上交、吉大、中南等近10所名校學子齊聚筠連中學,相約2018》一文出現了我的名字和照片。原來,母校還是我的母校,像母親一般,待我如初呀!思緒百轉千腸,漸漸由一開始的局促不安、物是人非的悲慨到被溫柔以待的驚喜。
三、愿我們一切都好,共同成長,再創輝煌
謝謝所有曾在筠連中學遇到過的人,在筠中的六年,就那樣成為了心底最溫暖而堅固的存在。我會珍惜所有的感動,把每一份希望都握在手里。我也永遠是母校的孩子,我會一直加油前行。
風景這邊獨好——最是精彩筠中!厲害了,我的大筠中!分別不過一年多,您飛速發展,教學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追求上進、積極創重,在以后的日子里,愿您更上一層樓,創重成功,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和山俊秀,池水清明,六載歲月常依依;此去須懷報國志,不忘春風化雨情!”遇見了這么多優秀、無私奉獻的老師們,我深懷敬意,而2年后我也許會成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有機會我希望能回到母校——筠連中學的懷里,像母校的優秀老師們學習,成為一名光榮而有擔當的人民教師!
喏,筠連中學,雖然目前分別了,但我會永遠記得您,祝福您,祝您在未來更加強大壯碩,并且有朝一日希望能回到您的懷抱。而您,會記得我這個不夠優秀的學生嗎?會記得我這個在您懷里接受六年哺乳,深深愛著您的孩子嗎?會記得嗎?
【作者檔案】
作 者:劉 菲
就讀班級:筠連中學高2013級1班
畢業時間:2016年6月
就讀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就讀專業: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