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2007年SHE一首《中國話》風靡大江南北。于閑暇處哼來,心血依然澎湃。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71億人因民族和地域差異,使用著80多種語言。在國家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要克服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營造良好的社會語言環境,推廣和使用普通話便顯得至關重要。
推廣普通話,我們在行動。9月14日下午5:30,由黨政辦策劃,高一年級語文組籌備和實施的“說好普通話,邁進新時代”推普活動在學校門口拉開帷幕。師生借助“聽、說、讀、寫、唱、演”等多種方式向參與的學生和行人展示著普通話的魅力,傳達了說普通話的必要性。
“讀”出普通話韻味,品名篇佳作情感。背景音樂響起,“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低沉而不失溫雅的楊山河老師娓娓訴說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聲音彷如初秋一縷清風,略過白云,攜來一陣秋雨,潤澤聽者的心,牽動一顆顆感恩的心。
“聽說有人在薩文河畔無意中發現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擁而至······”忽而,特邀嘉賓李新和老師傾心奉獻的《金子》,時而舒緩,時而鏗鏘。擲地有聲的朗誦,聲聲入耳,句句入心,告訴每一個人: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所謂真金,是一個人獲得成功所必須具備的一些優秀的品質。
尋根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寫出了一個人對家的思念,也寄予兩岸統一的崇高愿望。蘭燕、黃河、王彬全三位老師再將經典誦讀給每一個心懷家鄉的人。
“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戴望舒用心和血去感悟祖國多災多難,高2018級11班詹洋同學用飽滿的聲音誦讀著詩人的愛國之心,也展示著新時期的我們的赤誠愛國情。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自主、平等的愛情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華夏青年,高2018級21班劉雨同學用深情而不卑微的聲音述說著新時期的青少年對愛情的正確認識。
還有高2018級27班同學朗誦的《尋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將李白的豪放和灑脫表現得淋漓盡致。
“唱”出漢字古韻古味,“演”方言遇上普通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一代偉人毛澤東途徑長沙,壯志抒懷。當下有志青年——高2018級25班陳炤宇、陳曉燕和鄭源新不忘先輩教誨,歌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蘇軾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出了華夏兒女長長的思念,高2018級25班田順利一展歌喉,輕妙纏綿,唱盡了幾百年古韻。
最后登場的高2018級27班楊萍華、李浩田等同學將此次活動推向了一個高點。三人吟唱《琵琶行》,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帶人走進唐朝,感受香山居士“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慨嘆。
高2018級26班何天楊和周青山同學表演的相聲《聽不懂》,有趣的段子,幽默的腔調,滑稽的肢體語言,充分表現了普通話的重要性。
推廣普通話,靠你靠我靠大家。“說好普通話,邁進新時代”活動隨后進入到第二個高潮部分——“聽、說、讀、寫”互動環節。“聽”文學常識題,“說”出個人風采,“讀”準字音,“寫”正確漢字,學生們積極參與,直至晚時7:00,學生們依舊意猶未盡,希望這場活動繼續下去。
推廣普通話,也不能單單依靠學校,還需要社會共同實行。在此次活動中,也吸引了很多行人駐足觀看,更有群眾主動參與這一次的活動。
普通話是我國通用語言,使用普通話不等于摒棄各地方言,我們說普通話更有益于這個社會的交流,有利于促進全社會的和諧發展。我校也將推普工作踐行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教職工大會均使用普通話,上課師生也必須使用普通話,高一語文組也發起了“啄木鳥”行動。相信這些活動在為筠連中學的校園文化增光添彩的同時,也將有效提升我校的社會影響力。